皓使与太子相处。汉高
祖看到惠帝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想法。说(yuè):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大臣。据说傅说原是傅岩搞版筑的奴
隶。一次武丁梦见了他,便画像访求,找到后就提升为大臣。
[原文\\]
俊密勿,多士实宁。
[译文\\]
“才德之士”同心协力,各显身手辅佐皇帝。
[注释\\]
俊(yì):贤能的人。古时称智过千人的为俊,智过百
人的为。《尚书·皋陶谟》:“俊在官。”密勿:勤劳谨慎。
《汉书·刘向传》:“密勿从事,不敢告劳。”多士:众士。《诗
·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宁:指天下安宁。
[原文\\]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译文\\]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注释\\]
更:更替。横:连横。战国时,苏秦说燕、赵、韩、
魏、齐、楚六国联合拒秦,史称合纵。张仪主张拆散合
纵,使六国一个个服从秦国,称为连横。由于连横,秦国
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
横”。
[原文\\]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译文\\]
晋国借路越过虞国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河南荥泽和
诸侯会盟。
[注释\\]
假:借。虢(guó):古国名。晋国荀息用好马宝玉向
虞国借路打虢国,灭了虢国。见《左传·僖二年》。践土:
春秋时郑国的地名,即河南荥泽。晋国打败楚国后,鲁僖
公与诸侯在践土举行了盟会。见《左传·僖二十八年》。
[原文\\]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译文\\]
萧何遵循简约刑法的精神,韩非\\[主张苛刑而又\\]死于
苛刑。
[注释\\]
何:萧何,汉高祖的丞相。《史记·萧相国世家》说萧
何“以文无害”,“奉法顺流”。《汉书·刑法志》说萧何收拾
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这里大意是说萧何轻
刑简法。约法:简约刑法。韩:韩非。《史记·老庄申韩
列传》说李斯、姚贾毁谤韩非,劝始皇“以过法诛之”。过
法、烦刑,都指苛刻的刑法。弊:危困的意思,这里引申
为“死”。萧何崇尚法治,坚持法家路线,《千字文》把他描
绘成一个主张轻刑简法的儒者,是对历史的歪曲。这里可
以看出作者尊儒反法的反动立场。
[原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译文\\]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最精于用兵。
[注释\\]
起:白起,秦昭王时的名将。翦:王翦,秦始皇时的
名将。颇:廉颇,赵惠王时的名将。牧:李牧,赵悼襄王
时的名将。
[原文\\]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译文\\]
声威远播到北方沙漠地带,好名誉和画像一起流传后
代。
[注释\\]
丹青:两种绘画颜色,因此也叫图画为丹青。《汉书·
苏武传》:“虽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原文\\]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译文\\]
广大地区保留着夏禹治水的足迹,秦始皇灭了六国,
设置郡县,全国统一。
[注释\\]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九州,即冀,豫、青、兖、雍、
梁、扬、徐、荆。
[原文\\]
岳宗恒岱,禅主云亭。
[译文\\]
五岳以恒山、泰山为最尊,历代帝王都到云云山和亭
亭山封禅。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