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霁:(音记)雨过天睛。
[译文\\]
雨后刚放晴,
秋风送来阵阵寒意;
书房里更加凉爽,
灯火旁读书的时光更长。
《七夕》①
庭下陈瓜果②云端望彩车③
争如④郝隆子⑤只晒腹中书
[注释\\]
①七夕:旧历七月初七。
②陈瓜果:据《荆楚岁时记》载,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
女在院子里摆瓜果,向织女星乞求智慧灵巧。
⑧彩车:(车音居)牛郎织女会面时乘的车子。
④争如:怎么比得上。
⑤郝隆子:晋朝郝隆。农历七月初七,人家晒衣物,
隆卧于庭中,人问他作什么,他答:晒我腹中书。
[译文\\]
七夕时节堂庭下摆上瓜果,
向云端遥望牛郎织女相会的彩车;
倒不如象那郝隆子,
卧在堂前晒晒肚子里的书籍。
《登山》①
九日②龙山③饮黄花④笑逐臣⑤
醉看风落帽⑥舞爱月留人
[注释\\]
①《登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日龙山
饮》。
②九日:指重阳节,旧历九月初九。
③龙山:在湖北江陵县西北十五里。
④黄花:指菊花。
⑤逐臣:遭到放逐的朝臣。
⑥风落帽:晋朝桓温带着一班幕僚游龙山,其中有一
个叫孟嘉的(桓温的参军)喝醉了,他的帽子被风刮掉了,
他自己还不知道,桓温让孙盛写诗来嘲笑他。
[译文\\]
重阳节登上龙山饮酒,
菊花嘲笑我是逐臣;
喝醉了酒看着风吹落帽,
对月起舞更舍不得离去。
《对菊》①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②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③
[注释\\]
①《对菊》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月十日即
事》,作于前首《九日龙山饮》之后的九月初十日。李白九月
初九登龙山,兴犹未尽,第二天再登龙山对菊而作。
②觞:(音伤)古代喝酒用的器物,酒杯。
③两重阳: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月十日为“小重
阳”。“两重阳”即指大小两个“重阳”。
[译文\\]
昨日重阳刚登山,
今天又来这里举起酒杯;
菊花为什么这样苦,
竟遭到两次重阳。
《冬初》
帘外三竿日①新添一线长②
登台观气象云物望中详③
[注释\\]
①三竿日:“日上三竿”,利用太阳照射竿子倒影的长
短,来测量时间。日上三竿,意思是太阳已经很高了。
②一线长:冬至日以后,白天一天天变长,这里指冬
至后,白天每天长一线。
③详:吉祥,古时“详”和“祥”通用。
[译文\\]
窗外太阳已升到三竿,
冬至后白昼增添一线长;
登上高处望气象,
观看云彩万物呈现着吉祥的征兆。
《季冬》
时值嘉平①候年华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②已先开
[注释\\]
①嘉平:指阴历十二月。秦始皇把腊月改名嘉平月。
②梅蕊:梅花**。
[译文\\]
时节已到了腊月,
年岁又在催人老;
长江以南先有暖意,
梅花早已开放。
《除夜》
冬去更筹尽①春随斗柄②回
寒暄③一夜隔客髩④两年催
[注释\\]
①更筹尽:更筹,古时夜间计时之器。更筹尽,指一
夜过去。这里泛指一年。
②斗柄:即北斗七星的柄,随季节的变化,其方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