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君时,不站在门的中间,不踩门坎,以示尊君。)
③《礼记·少仪》:“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原文\\]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
斗闹的场所,绝对不要去。不符合礼的不正当的事,
绝不要过问。
[原文\\]
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①。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傥(同“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音千,吝啬)。
凡出言,信为先②,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
将要进门时,问问屋里有谁,将上堂屋,要大声和主
人打招呼。人问你是谁,要告诉他姓名,不要回答“吾”或
“我”,这样人家就分不清你到底是谁。借用别人的东西要
当面请求,如果不问就拿,那就是偷。借人的东西,用完
了就及时归还;别人借东西,自己有的话不要小气。凡是
说话,首先要讲信用,欺骗和胡说,怎么可以呢?
[注释\\]
①《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上堂屋,必须大声和主人
打招呼。看到门口放着鞋,就知道里面有人,听到里面有
说话声才可以进去,没听到声音就不要进去。)
②《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
果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
人物,说话不一定要有信用,行动不一定做到。)
[原文\\]
说话多,不如少①,惟其是,勿佞(音泞,巧言谄媚)
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②。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只求说得对,不要花言巧语。
刻薄挖苦,下流肮脏的话,小市民的习气,一定要警戒。
了解得不真实,就不要随便说;知道得不确切,
不要随便
传。不合适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了,那么
办与不办都是错的。凡是说话、吐字,音要重,速度要慢,
不要急促,不要模糊不清。东家长,西家短,和你无关的,
就不要管闲事。
[注释\\]
①《孔子家语》:“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
话,多说话多坏事。)
②《孔子家语》:“无多事,多事多患。”(不要多管闲
事,多管事多祸患。)
[原文\\]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音机,上升、跟
上)。
见人恶,即内省①,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
看见品德好的,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很远,
也可以逐渐跟上。见到别人的坏行为,就要自我反省一下,
有就改正,没有就加以警惕。
[注释\\]
①《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见到好的就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好的就自我反省一下。)
[原文\\]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忧愁、悲哀)。
[译文\\]
只有道德、学问、才能、本领不如别人,才应当自己
勉励自己,迎头赶上。如果衣服、饮食不如人家,就不应
该忧愁。
[原文\\]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①。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