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的事,古人也是有的,虽然一时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但转眼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读书可以增长道德之心,是修身养性的第一要事。
篇二俭朴治家
殷仲堪诫子弟俭朴
【原文】
仲堪自在荆州,连年水旱,百姓饥馑,仲堪食常五碗,盘无余肴,饭粒落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也。每语子弟云:“人物见我受任方州,谓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其存之!”
——选自《晋书·殷仲堪传》
【译文】
殷仲堪自从在荆州作刺史,连年遭灾,不涝即旱,百姓饥饿。殷仲堪平常生活很节俭:吃饭每顿经常为五小碗,盘内没有吃剩的菜,发现饭粒掉落在桌子上,就一颗一颗捡起来吃掉。他这样做虽是为了作人的表率,也是由于他性情真率的缘故。他经常对子弟说:“别以为我当了刺史,就认为会忘记过去,抛弃过去的志意。如今我虽然当这样的职务也不改变。人都是贫困的时候多,哪能够做了高官就把平时做人的根本忘了呢?你们要把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杨椿诫子不要奢华骄横
【原文】
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于亲姻知故吉凶之际,必厚
加赠禭,来往宾僚,必以酒肉饮食,故六姻朋友无憾焉。国家初,丈夫好服彩色,吾虽不记上谷翁时事,然记清河翁时服饰。恒见翁着布衣韦带,常自约敕诸父曰:“汝等后世若富贵于今日者,慎勿积金一斤、彩帛百匹已上,用为富也。”不听兴生求利,又不听与势家作婚姻,至吾兄弟,不能违奉。今汝等服乘渐华好,吾是以知恭俭之德,渐不如也。又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别食也。又愿毕吾兄弟,不异居异财。汝等眼见,非为虚假。如闻汝等兄弟,时有别斋独食者,此又不如吾等一世也。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
……
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光禄大夫、仪同、开府、司徒、太保,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家仕皇魏以来,高祖以下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内外显职,时流少比。汝等若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义,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真无恨矣。
——选自《北史·杨椿传》
【译文】
我家从魏以来,就位居高官。直到现在,二千石的官职从未停任过,俸禄优厚。遇上亲朋好友喜庆丧亡的时候,一定厚礼相赠,来往宾客,无不酒肉款待,所以亲戚朋友没有什么非议。建国初期,男人喜欢华丽的服饰,我虽然不记得曾任上谷太守的曾祖父的政事,但是还记得曾任清河太守的祖父的服饰。当时,我常见祖父穿着布衣,系的是牛皮带,他经常训诫父辈们说:“你们今后假如富贵胜于现在的话,家中的积蓄,金千万不可满一斤,彩帛不可超过百匹,以至使自己成为豪富。”不许做生意求暴利,又不许同有权势的人家联姻,对此,我的兄弟,也不能违命。现在你们乘的、穿的,都在渐趋华丽,我知道恭俭的美德,也在渐渐衰退了。再说我的兄弟,如在家里,一定吃的是同锅的饭菜;如出去不远,还没有回到家,一定等侯归来同食。有时候超过了吃饭时间,还忍着饥饿等候。我兄弟八人,现在只有三人了,所以不愿分开吃饭。我们毕竟是兄弟,始终没有分家分财产。这是你们亲眼所见,一点也不虚假的。如果听到你们兄弟有的一个人另住独食的,那又不如我们这辈人了。我今天不算贫贱,然而住宅不作壮观华丽的修饰,正是顾虑你们后代不争气,保不住家业,将来被权势人家夺去。
……
我自己深感在文才武艺、门望姻亲方面比不过人家,所以能够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光禄大夫、仪同、开府、司徒、太保,弟弟杨津现又成为司空,正是由于为人忠诚、谨慎,不曾议论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