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1章

第1章

的种种事物、现象。③遣事:舍弃事物。④执理:执著于事理。⑤境:外在的环境,境遇。⑥聚膻:聚集着腥膻之物。⑦却蚋:逐去蚊蝇的意思。蚋,蚊。

【译文】若是事理归于空寂,则事物也随之空寂。若一味地摒弃物象,仅执著其理,就如冀求去影留形一般的谬误。本心空寂后,其境遇也自然空寂,要想去除境遇而仍存有本心者,真无异于聚集腥膻物而想驱却蚊蝇一般的不可能。

【评析】理论和事实是共生的两面,如果理论空虚,则事实无从依附。但,要是不顾真实现况,而执著于人生观的理论,那和去影留形一般,将一无所成。心中本空,则境亦空。那些离开客观环境而仍将其象烙在心上之人,就如同聚膻而欲却蚋一样地无法去除蚊蚋,因此永远无法摒除外境的困扰,而进不了真境空心之界。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①清事②总在自适③。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④为适,琴以无弦⑤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⑥。若一牵文泥迹⑦,便落尘世苦海⑧矣。

【注释】①幽人:雅致不俗气的人。②清事

:清雅的事。③自适:自得其乐。适,乐的意思。④无腔:不成腔调。⑤无弦: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⑥坦夷:坦平也。韩愈诗:“颖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⑦牵文泥迹:牵文,系于繁文缛节;泥迹,拘泥于形迹。⑧苦海:佛家语,喻无穷之苦境也。楞严经:“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译文】做雅致不俗的人及清雅的事,完全从自得其乐中而来。所以,饮酒以不劝饮最为快乐,下棋以不争胜最为高超,短笛以信口而吹最能自得,弹琴以领会琴中之趣最为高雅。朋友约会以不受时间限制最能尽欢,客人来往以不迎送最为亲切。如果一被繁文缛节所牵,拘泥形迹,就落入人世间无穷的苦境了。

【评析】这里讲的是自然任真所能给人带来的情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横依牛背,短笛无腔信**。”

这首宋人雷震的《村晚》诗,描写的虽是牧童晚归时的闲乐生活,但写的也正是自己的闲乐心情。闲乐生于自然任真,能做一位哲人与否,也就在于这点。可见人人皆可为哲人,只在能否摆脱强求之念而已。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①,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②,自可超物外,游象先③。

【注释】①景色:景况形色。②寂然:宁静貌。易经:“寂然不动。”③象先:象,形象;先,在其前。

【译文】试想还未出生以前有什么形象面貌,又想死了以后是什么景况形色,那么一切念头就会灰冷,内心宁静,自然可以超越在事物之外,遨游在形象之前。

【评析】人未生之前,不知有相貌,死去以后,不能想像是什么景色,但起码可知刚生下来时,乃是一无所有,临死之前,除了赤裸裸的一身,也不能带走任何财物。因此,人生何必汲汲于身外之物,和人计较一分一毫的利益,何不求得真实的一生、精神的不死?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①之为宝②,处乱③而后思平④之为福⑤,非蚤智⑥也;幸⑦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⑧,其卓见⑨乎。

【注释】①强:强壮健康。②宝:至宝,珍贵。③处乱:遇及乱世。④平:太平,平和之世。⑤福:幸福。⑥蚤智:蚤同“早”;蚤智即所谓先见之明。⑦幸:幸致。⑧因:原因,缘故。⑨卓见:卓越的见识。

【译文】等罹患病痛才想到强健的珍贵,居于乱世中方思及平和治世实为有福,这些皆不是先见之事。只有在侥幸得到有福之事时,能先知“福为祸所倚”,而眼前的美事正是日后肇祸的根本;在贪图苟存时,能预晓这就是致死的原因者,庶几可说是有卓见的吧!

【评析】一般凡夫俗子都是于事后才说“早知道……”的感慨之词,却无法防患于未然。只有卓智之人,才能预知先机,于“幸福”、“贪生”中,察觉祸害的潜伏,而终可早一步采取应变之举,所以能久处安泰。

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优人①传粉调朱②,效妍丑于毫端③,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后,较雌雄④于著子⑤,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注释】①优人:扮演杂戏的人:②传粉调朱:即传粉施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传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颜氏家训勉学:“梁朝全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