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4章

第4章

爵禄,或为贵显之代称。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②山林的气味:隐居在山林的志趣,引申作淡泊名利的思想。③林泉:指在野。④廊庙的经纶:治理国家的抱负。廊庙,谓朝廷。文中子礼乐:“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太公之都石番溪,则促仲之宅泗滨也。”经纶,以治丝之事,喻规画政治。易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位居贵显的官职,不可以没有隐居山林的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的时候,必须要能怀有治理国家的抱负。

【评析】人类必须朝着“共生、共存、共进化”的方向发展,才有幸福的人生、光明的前途可言。因此,在人类社会之中,各种事情,都必须靠分工合作,才能获致圆满。能力好的,就来担任较繁复的工作;能力较差的,就去做一些平常的事。而人一方面有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有不能免除的世俗情欲。于是,在这些情形下,想要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进而开创美丽的远景,就必须

有“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观念,不能存着“独善其身”、“达则忘本”的念头。任何人,只要担任要职,不可因为名利当前,就忘却原来的责任,转而趾高气昂、强取豪夺,甚至百般诈欺,这样姑且抛开为害苍生、破坏天道不讲,最后自己也要因而身败名裂。而当尚未得到造福社会的机会时,也不能为本身条件不够而埋没自限,相反的,更要立下远大的抱负,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取得为人谋福的机会。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①,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②,无怨便是德。

【注释】①邀功:将别人的功劳当做自己的。②感德:感激恩惠。德,作恩惠解。诗小雅:“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译文】人生在世不必去强求功劳;没有过错就是功劳;救助别人不要希望别人来感激恩德,没有受人怨恨就是功德。

【评析】“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这并不是教人保守不前,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仁义精神。人生在世,做一位有用之材,服务社会,造福人群,都是分内的事;有多少心力,就尽多少心力,全是立身的义务。如果事事强邀功劳,必求感德,那平日所作所为还有什么价值可言?“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乃是针对“处世不必邀功,与人不求感德”而说的,并不是重点所在,和佛家中“吃饱即是福、无病即是福”的意思相同,都是一种“反”的哲学。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①是美德,太苦②则无以适性怡情③;澹泊④是高风⑤,太枯⑥则无以济人利物⑦。

【注释】①忧勤:尽心尽力做事的意思。忧、勤,均作劳解。②苦:勤的意思。国策齐策:“无劳倦之苦。”注:“苦,勤也。”③适性怡情:谓使性情和悦欢乐;亦作怡情适性、怡情悦性、怡情理性。④澹泊:谓恬情无为。汉书叙传:“清虚澹泊,归之自然。”⑤高风:高尚的风骨,即高尚的品格。⑥枯:已失生机之树木曰枯,在此有不近人情的意思。⑦济人利物:谓救助他人,物品作有利的使用。

【译文】尽心尽力在做事是一种美好的德行,但太过劳苦就不能使性情得到欢怡快乐;恬静无为是一种清高的情操,但不近人情就不能有助于人、有利于物。

【评析】在六祖慧能的公案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人们对于分内之事,当然必须全力完成,就于天赋本真,当然必须加以保全,但“太苦”、“太枯”则或刻意,反无旨趣可言。因为宇宙万物都不离自性;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生灭的,一切具足的,没有动摇的,本来就能产生万法。何必太过自苦,太过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①之人,当原②其初心③;功成行满④之士,要观⑤其末路⑥。

【注释】①事穷势蹙:事业困极,机会穷尽。②原:宥、宽恕的意思。后汉书范丹传:“范丹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加罪。”③初心:犹言初志。吴融诗:“烟霞惭暮齿,糜鹿愧初心。”④功成行满:事业成就,行事圆满。⑤观:察、观察。诗大雅:“观其流泉。”⑥末路:路程终止之地。书旅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疏:“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艰难也。”

【译文】事业穷困、机会穷尽的人,要宽恕他当初做事的本心是向上的;事业成就、行事圆满的人,要察观他最后如何结果。

【评析】“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节妇白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