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从容:气象,气概;从容,舒缓貌。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④真机:指灵明之心。机,指灵慧。⑤冲夷:谦冲和乐。⑥真味:本味。⑦证道:参证之道。
【译文】安静的时候,思虑清明,可以看到心的本体;悠闲的时候,气概舒缓,可以看到心的本性;平淡的时候,意趣谦和,可以领会到心的本味。反省参证的道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
【评析】人如要有真实的人生,必须先有宁静淡泊的胸襟。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竞相追求享受,每天汲汲于物欲,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愈来愈为尖锐,这使得人生价值每况愈下,人心愈趋于卑靡,而物质已反客为主,大有统治人类之势。人类如欲免于物质的奴役,本真如欲免于物欲的埋葬,那么,就要返璞归真,有淡泊宁静的胸襟。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见真乐
静中静①非真静,动处②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③非真乐,苦中④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⑤。
【注释】①静中静:没有生息时的静;第一个“静”指没有生息。②动处:喧扰的环境。③乐处乐:无忧无虑时快乐;第一个“乐”作无忧无虑解。④苦中:困苦的环境。⑤真机:真实的机趣。机,机趣的意思。
【译文】没有生息的静不是真的静,在喧扰的环境中能够静得下来,才是真正契于内心的境界;无忧无虑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在困苦环境中得来的快乐,才是性灵真正的机趣。
【评析】“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至,风来波浪起。”在这朴素动人的画面,有着幽邃的悟境,这是静思的时候,也是活跃的时候,但在一切时空中,又只是一池湖水而已。永明延寿禅师这首偈子,和这里的意思不正一样?
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舍己毋处其疑①,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②毋责其报,责其报,并③所施之心俱非④矣。
【注释】①毋处其疑:是说不要存有犹豫不定的心。处,留也;疑,犹豫不定。②施人:帮助人;惠曰施。③并:两相平比。④俱非:全都是伪的。俱,都、同;非,伪也。
【译文】要牺牲自己不能存有犹豫不决的念头,存有犹疑不决的念头,就是所想牺牲的念头都蒙上羞愧了;想帮助人就不能要求对方回报,要求对方回报,连想要帮助人的一颗心都是假的了。
【评析】见义要能勇为,并且要有不冀回报之心。我曾经听过友人某君一段遭遇,他在公车上看见一位老年人伛偻地站在他身旁,立刻想到应该起身让坐,却因怕旁人的注目而不敢。其实人有以道德自任的责任与义务,何必犹疑不下?而行道既为人的责任与义务,又怎能想要受者感激甚至图报?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①,吾厚吾德以迓之②;天劳我以形③,吾逸吾心以补之④;天厄我以遇⑤,吾亨吾道以通之⑥。天且奈我何⑦哉?
【注释】①薄我以福:薄,当动词用,减轻的意思。福,吉祥曰福,率指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等而言。②迓之:迓,迎也;之,指天之所薄。③劳我以形:劳,当动词用,劳动的意思。形,即形体。④补之:补,益也;之,指天之所劳。⑤厄我以遇:厄,当动词用,因的意思。遇,遭,遭受。⑥通之:通,顺的意思;之,指天之所危。⑦奈我何:使我如何。
【译文】上天要减轻我的福分,我增进我的德行来予以迎接;上天要劳动我的身体,我安定我的内心来予以补益;上天要困危我的境遇,我开辟我的道路来予以畅通。这样上天能拿我如何呢?
【评析】“天助自助者”,就是在告诉人要勇敢坚强地面对现实,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危而灰心丧志。环境乃是勇者所创造出来的,因为勇者“不忧、不惧”,处变能不惊,庄敬以自强;惟有懦弱的人,才不思振作,对环境安协、屈服。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怜人
贞士无心徼福①,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②;怜人③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④。可见天之机权最神⑤,人之智巧⑥何益?
【注释】①徼福:祈福,求福。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敞邑之社稷,辱收寡君。”②牖其衷:牖通诱,导也;衷:心。③怜人:即不立之人也。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怜人。”④夺其魄:夺,除;魄,人之精神依附形体而存在者。⑤机权最神:机权,一作机缄,指天的气运变化。神,微妙难究。⑥智巧:计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