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现,就有如水中捞月。意念纯洁就会使内心澄澈,意念不看破而要使内心澄澈,就有如索镜增尘。
【评析】稻穗在成熟时,就垂下了头,到了盈满时垂得愈低,而结的果实也更多。人常怀虚心必能精进,有了小成就必须不骄不亢,虚怀若谷,才可能求得更大的成就。“心虚意净、明心见性”,这一成就人生事业的本源,若要具备并不困难,因为心之所以为心,操诸各人之中。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贵而人奉之①,奉此峨冠大带②也;我贱而人侮之③,侮此布衣草履④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⑤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注释】①奉之:奉承我。之,代名词,焉、乃指示代称,指我。②峨冠大带:即峨冠博带,谓士大夫之服;在此指名利地位。③侮之:轻侮我。之,同奉之的之。④布衣草履:皆贫者所穿,在此指贫困之身。布衣,粗布制成的衣服;草履,草鞋。⑤胡:何也,就是为何、何必的意思。
【译文】我富贵时人来奉承我,是奉承这一身代表富贵地位的衣服;我贫贱时人来轻侮我,是轻侮这一身代表贫贱穷困的衣服;那么这原来就不是在奉承我本人,我为什么要心喜?原来就不是在轻侮我本人,我为什么要发怒?
【评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如以“空”的境界来看,身、心本无一物,大限一到,一切尽委诸尘土,何必刻意经营?富贵与贫贱,俱是身外之身、影外之影,何必因而在乎他人的观点?只要本身没有愧心之事,何必感慨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①。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②而已。
【注释】①生生之机:生生,孳息不绝也。易系辞:“生生之谓易。”后世言生生不已。机,契机。②土木形骸:是说人的躯体有如泥土、树木一般没有灵智。形骸,人的驱体。
【译文】“常为老鼠留剩饭,怜惜飞蛾扑火不点灯”,古人这种念头,是使我们生生不已的契机。没有这点契机,就是所谓的虽有形骸,却和土木一般没有灵智。
【评析】这并不是教人当真为鼠留饭,为飞蛾不能点灯,而是在告诉人要有恻隐仁慈之心,遇有弱小值得同情者必须适时加以援手,凡事不能做得太绝。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感情、有理性,如果没有同情心,非但无异土木,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勿为欲情所系便与本体相合
心体便是天体①,一念之喜,景星尘云②;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③,便与太虚④同体。
【注释】①天体:天文学家称一切星曜为天体;在此指宇宙之本源。②景星尘云:景星,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正义:“景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见则人君有德,明圣之尘也。”尘云,瑞应图:“景云,太平之应也。一日尘云。”按亦作卿云。③廓然无碍:廓然,广大貌。说苑,君道:“廓然远见,踔然独立。”无碍,没有阻碍。④太虚:谓天空也。李群玉诗:“心似闲云在太虚。”
【译文】人的本源。就是宇宙的本源,一念之间的喜悦,心里就有如天的景星尘云;一念之间的愤怒,心里就有如天的震雷暴雨;一念之间的慈悲,心里就有如天的和风甘露;一念之间的严厉,心里就有如天的烈日秋霜;哪样能够少去,只要能随着兴起随着消去,有如宇宙的广大没有阻碍,就和天地同一形体。
【评析】大自然有各种变化,但变化一过,大自然仍为大自然;人生有种种逆料的变化,但变化归变化,如果在变化中迷失了自己,那就是为情欲所困,没有自然的本心。我国古代有“人法天”的说法,人法天就是人法自然,自然可以一任震雷暴雨、和风甘露、烈日秋霜,但过后即不着痕迹,这种精神,秉受天地精气的人类,也必须具有,才能有天地一般的胸襟。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无事时,心易昏冥①,宜寂寂②而照以惺惺③;有事时,心易奔逸④,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注释】①昏冥:昏昧不明事理。冥,愚昧、不明事理的意思。②寂寂:静貌。乐府杂录:“广场寂寂,若无一人。”③惺惺:警觉之意。上蔡语录:“敬是常惺惺法。”④奔逸:奔走越过前人,谓其速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