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13章

第13章

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①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②之机。

【注释】①处喧见寂:是说位在喧聒之中却能意识到寂静。喧,喧聒,指闹境;见,意识领会。②出有入无:是说起于有心而归于无心。

【译文】水淙淙地流着,而四周却悄然无声,这能够使人得到处于喧聒之中意识寂静的趣味。山峰**天际,而过往的浮云仍不受阻碍,这可以让人领悟起于有心却归于无心的道理。

【评析】“动静合宜”是待人处世的基本条件,“出入无碍”則是最高的境界。庄子一书中有如下的话:“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出有入无,可以从这段描写申看出。到了这种境界,就是禅家所谓“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的人生。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①变成市朝②;书画是雅事,一贪痴③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④,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⑤,乐境成苦海矣。

【注释】①营恋:沉迷留恋。营,惑也,通荧。②市朝:在此指俗境,与上句之仙林对。市,贾卖之所;朝,君臣谋政事之处。③贪痴:贪爱痴迷。专意一事,类似呆者曰痴,在此则有狂热过度之意。④染著:浸渍附着,指外物的浸染。⑤系恋:即糸恋。

【译文】山川林泉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但一耽迷留恋就变成了俗境。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事情,但一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因为心无外物的浸染,即使在充满人欲的地方仍是清净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了。

【评析】平常心就是道,无门和尚有一首小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事实眼前都成佳景,事事俱可遣兴,人如果能作“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那么无时不在乐境之中,永远不会为物欲所苦。“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透彻的人生应该要有这种胸襟。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①,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②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③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注释】①喧杂:喧嚷杂乱。②漫然:随意貌。③恍尔:恍然,思虑忽然明澈貌。尔,表已然,同然。论语子罕:“鼓瑟希铿尔。”

【译文】在喧闹繁杂、心浮气躁的时候,就是平日所能记忆清楚的事,都会漫然忘掉;置身宁静安谧、心平气和的环境下,就是从前所遗忘的事情,也会恍然浮现在眼前。由此可见,稍一分出宁静、烦躁,心神的昏味、灵明马上就不同了。

【评析】李鸿章曾说:“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可拿来做为最有力、最简洁的说明。“拂意,则怒;顺意,則喜;志得,则扬;志阻,则馁。七情交逞,此心何时安宁?”这句话虽没有直接告诉人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但也不难看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清明在躬”的源头。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①下,卧雪眠云②,保全得一窝夜气③;竹叶杯④中,吟风弄月⑤,躲离了万丈红尘⑥。

【注释】①芦花被:芦,一名苇,亦名葭,禾本科,生湿地或浅水中,多年生草本,茎中空,高数尺或丈许,叶细长而尖,秋日茎枯抽大穗开花,即芦絮;芦之种子上丛生细毛,柔白如絮,种子既熟,则固风飞散,谓之芦絮,外观似花,故俗称为芦花。芦花被,非真以芦花为被,乃置身芦花纷飞之中,有如被芦花所覆之意,此言大自然生活情趣。②卧雪眠云:是说以雪地为床,以浮云作帐。③夜气:杨载诗:“神清存夜气。”故夜气当作平明之气,即本真解。④竹叶杯:竹叶相映的酒,亦言得自然之趣。杯,不作酒杯解,乃酒之隐称。⑤吟风弄月:宋史周子传:“程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黠也之意。”’诗人吟咏多风月之作,世因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但在此则非仅吟咏,乃泛指与自然为伍。⑥万丈红尘:指热闹繁华之地。孟浩然诗:“酒甜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译文】在尘花纷飞之下,以浮云为帐,白雪为床,可以保全住一身的本真。在竹叶相映的酒中,吟啸清风,玩赏明月,能够躲离热闹繁华之地。

【评析】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