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差错。
有才若无有德若虚,富贵生骄奢淫败俗
【原文】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情;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
【注释】不骄不吝:不骄傲,不鄙吝。
【译义】周公制礼作乐,是周朝的圣人,但是,他却不因为自己的才德,而对他人有骄傲和鄙吝之心。有才能的人,哪里可以自以为了不起呢?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却“有才若无,有德若虚”,不断虚心学习。求学问哪里可以自以为满足呢?一个家族的衰败,总是由于子孙的骄傲懒惰,而社会风俗的败坏,多是由于大家过度的奢侈浮华而造成。
【评析】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而周公为武王之弟,周代的礼乐行政都由他订定,周公才华之美,由此可知。倘若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般美好,而为人却骄傲鄙吝,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可看之处了。为什么呢?因为,才能是用来服务人群、造福社会的,一个骄傲鄙吝的人,不但瞧不起别人,更是吝啬于贡献自己,再高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
颜渊是孔门弟子中德行最好的,孔子屡次称赞他,但是他却更为谦虚,更努力学习。我们现代人,论学问品性,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当时的颜渊呢?然而,大部分的人稍有所得便洋洋得意,殊不知学问愈渊博的人,愈不敢自满,因为他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而自满的人,又如何能拥有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呢?
一个家族的衰败,往往是由于不肖子刊、骄横怠惰所致,因为骄横失德,怠惰失学,门风怎么可能不败呢?而社会风气的败坏,总因为有些人虽然富贵,却竞相奢靡浪费,把一个淳朴良善的社会,变成一个重财重色的大染缸。奢淫的祸害,实在太大了。那些对社会风气具有影响力的达官显贵,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为社会作个好榜样。
一生温饱气昏志惰,几分饥寒神紧骨坚
【原文】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注释】气昏志,隋:神气昏昧,志气怠惰。神紧骨坚:精神抖擞,骨气坚强。
【译义】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物质饱暖的生活,而精神却昏昧怠惰,那又有什么作为呢?忍受饥寒是人们最不愿意的事,但是,饥寒却能策励人的志气,使人精神抖擞,骨气坚强,这样才能承担重任。
【评析】人长久生活在饱暖的环境里,就不能吃苦,四体不勤的结果,便是志气堕落,雄心大志早就被逸乐的日子消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很难有作为。因为,志气是要能在逆境中经受磨炼,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在饱暖中浸泡得骨软志昏的人,是无法承担它的,长久的无所用心,已使他们失去应变与开拓的能力了。
而饥寒却足以激起人的精神,磨炼人的耐力。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种经验,在夏日炎炎时,人的精神容易昏沉嗜睡,而冬日气寒,却使人精神特别清醒。在苦境中,人容易被激发起斗志和潜力,也容易被环境训练得更能吃苦耐劳,这些都是成功所必备的条件。这样的人才能肩负重责,而不会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闲居常怀振卓心,交友多说切直话
【原文】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
【注释】振卓心:振奋高远之心。切直话:实在而正直的言语。
【译义】闲散居处时,一定要时常怀着策励振奋的心志,才能显出活泼蓬勃的气象。和别人相处时,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
【评析】闲居的时候,最容易流于懒散而不知节制,若是没有高远的理想和策**心,便不知不觉白白地蹉跎大好光阴,人也会变
得安于逸乐,因此而丧失一颗向上的心,闲居就变成有害的事了。事实上,聪明的人正是利用闲居的时候来充买自己的,因为,忙碌使人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惟有在空闲时,才可能自我充实。生活闲散,又没有一点振奋之心,一个人真的会过得了无生气。这段话,真是教我们过日子的至理名言。
和许多人相聚在一起时,不要总是说些言不及义的话。古人好友相聚,常互相勉励,言语恳切正直,彼此都能有所长进。因此,古人交游多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一来能增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