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
【注释】阴骘:阴德。
【译义】一个人的飞黄腾达,虽然是命运注定,却也是因为他肯努力。一个人的福分寿命,虽然是一生下来便有定数,仍然还是要多做善事来积阴德。
【评析】如果只相信命运,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完全是命中注定,因而想不劳而获,这就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了。如同一则寓言故事中所讲的懒妇人,她丈夫出远门前,怕她会饿死,就做了一个大圈饼挂在她脖子上,如此才放心出门。但是,回来时发现她仍然饿死了,因为,她连把饼拿起来吃,都懒得动手拿。就算说一个人的命再好,如果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还是会一事无成的。更何况,命运好不好,谁又能知道呢?一个人发达了,就说是他的命好、运好,否定了他的苦心与努力,更是不公平的事。
人的福分和寿命虽然也是天生的,然而多有因积善而得福,因行善而致长寿的。按照佛家的讲法,一切都是合乎因果的,你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不但过去如此,今后也是如此。所谓:“欲知过去因,今日受者是;欲明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天生福分虽好,若多行不义,也许今生就会尝到恶果,有什么福分可言?若有人命中原该长寿,可是他心中充满恶念,再加上纵情酒色,哪里会长命呢?因此,不管一个人天生的福寿命运如何,不论佛家的因果报应在什么时候,最重要的,仍是需要今生今世的努力与行善,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一点才好。
无执滞心始通达事理,
不做作气还本来面目【原文】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
【注释】通方士:博学而通达事理的人。本色:本来面目。
【译义】没有执着滞碍的心,才是通达亨理的人。有矫揉造作的习气,便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评析】从前有一个人,乘船到半途的时候,他的剑掉进河里了,于是,他马上在船上刻了剑的记号。他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入河中的,我只要按这个记号,就可以找到剑了。”你想,他能找到剑吗?当然不可能,他不懂得水流船动的道理。因此,我们把“刻舟求剑”,比喻为固执不通的意思。这个人的心,就是一种“执滞心”。所谓通方士,是指博闻而通达事理的人。一个人心中若固执不通,必然就无法对一切学问通达无碍,因为,他心中常有偏执取舍,以至于许多事物无法以客观与谦虚的态度去评判或接受。因此,他即使学问渊博,也是固执一隅,只能成为专才而无法成为通才。我们常说:“择善固执”,但是执著也极易造成偏见,而滞碍不通更容易变成食古不化。真正的道理都是活的,并不是教条。有“执滞心”的人往往只知道抓着一些“道理的教条”不放,运用时也不知变通。
矫揉造作无非是想要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因此,才有意去掩饰与改变自己的本性。然而,这一种扭曲与改变,总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有时候,甚至是为了世俗的名利,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想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要在表面上下工夫,应从自己的内心本质改变起,不过,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自己要看清楚。如果改变的自己,并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如保有原来的自己,至少不会使自己的生命更糟。人的内在也有一些本性是原来就很好的,孟子说人“性本善”,只要发扬我们心中本有的善性,也许,便是一个最好的本色人。让我们都保有属于自己的“本色”吧!
有生资更需努力,慎大德也矜细行
【原文】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注释】生资:天赋优良的资质。学力:努力学习。不矜细行:不拘小节。
【译义】天生的资材很美好,如果不加以学习,脾气性情还是很难有所改进的。只在大行为上面留心谨慎,却在小节上不加以爱惜,到底让人对他的言行不能信任。
【评析】“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本来就有良好的善性,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后来却会成为不好的人呢?这完全是由于外力的影响所造成。就如一块璞玉,如果好好去琢磨,会变得光润美好,然而,若不加以琢磨,它项多也不过是一块石头,终究不能成为玉器。因此,我们才说:“玉不琢,不成器。”同样的道理,人的本性再美好,也要努力学习,在学问的潜移默化之中加以琢磨,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光有优秀的天赋,后天却不肯努力学习,也是枉费了上天一片美意。久而久之,连天赋的潜力也会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