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2章

第22章

译义】兄弟彼此为师为友,伦常之乐的极致就是如此。家规如朝廷一般严谨,由此可知家法严厉。

【评析】兄弟相互为师友,是在手足亲情上再加上了师友之情。兄弟本是同根生,先天上已是不可分,应当相亲相爱,而在后天上,兄在人生经验上,可以为弟之师,而弟又处处礼敬兄长,互为挚友。人间有种种情意,兄弟之情是少数最值得珍贵的一种。兄弟阋墙无非是既不能念及先天的血肉相连,又不能在后天互为师友,以致为一些小事而起纷争,可不叹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时十分重视家教,因为这关系着子孙的贤与不肖。所以把家规与国法并列,以示其严。《后汉书》邓禹传云:“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可见庭训家规,如同朝廷律法关系着朝廷的盛衰,家法也关系着家族的兴衰,子孙的成败,不可不慎。

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原文】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注释】幸逃:侥幸脱逃。

【译义】明明知道而故意触犯国法,岂能侥幸地逃避法律的制裁?平白无故地取人财物,偿还的要比得到的更加几倍。

【评析】暗犯国法,迟早会被人发现而受制裁,何况是明犯。明知国法而故犯,无非是权势之徒,或是意图侥幸。权势大者岂能大于一国之民?侥幸一时岂能侥幸长久?千夫所指尚且要死,何况一国之人都弃。今日有经济犯逃亡他国,以为得计,终日躲躲藏藏,不能叶落归根,形同放逐,褴褛于他国詹下,一旦遣送回国,更是身败名裂,何来侥幸之有?

白得人财,便是不当得而取之,自己并未付出一点血汗,便拿了他人努力的成果。你自得,必有人蒙不白之冤,这种冤枉岂能不索偿的?社会上有公道,国家有法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正理。平白取人钱财,于理不合,多半不容于法。如果这是坏人对你另有所图,这财又岂是好消受的?只怕到时付出的代价比法律所偿者还要重呢?

友以成德,学以愈愚

【原文】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学以愈愚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

【注释】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愈:医治。

【译义】朋友可以帮助德业的进步,人如果没有朋友,则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德业就无法获得改善。学习是为了免除愚昧的毛病,人如果不学习,必定愚昧无知,愚昧的毛病永远都不能治好。

【评析】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是不同的,而且既无法看清自己,也无法看到自己的背面。交朋友不仅是为了不寂寞,也是为了知道自己的缺点,明白世间各种不同的心灵。每一个人生命的经历不同,但是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生命。

朋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朋友可以增长我们的学识,拓展我们的见闻,但最重要的是,朋友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背面,帮助我们做一个更完整的人。同样地,我们对朋友,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情分。

人之所以求学问,就是为了避免无知。无知通常与愚昧同在,愚昧对事理而言是一种毛病,无知对人间而言也是一种病,许多灾害起于无知,许多事情坏于愚昧。人求知识,便是给无知和愚昧吓怕了,所以要治愈它。不肯求知的人,就好像永远见不到阳光的土拨鼠一般,只能活在黑暗之中。

浪子回头金不换,贵人失足损于德

【原文】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

【注释】浪子回头:浪荡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译义】浪荡人若能改过而重新做人,仍可做个无愧于心的君子。高贵的人一旦做错事,连庸愚的人都要嘲笑他。

【评析】浪子回头,是向上,因此可以原谅;高贵之人失足,却是堕落,因此要遭到嘲笑。所谓“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的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的清苦俱非”。这并不是说看人只看后半段,年轻时便可荒唐胡为,实在是看一个人是立志向上还是堕落。肯向上,无论他过去如何,总是值得嘉许;趋下流,无论原先如何高尚,都是可耻的。

“贵人失足”,“贵人”并不是指富贵,而是指品德而言。“失足”则是品德上有了瑕疵,做出于道德有损的事。浪子回头,可令天下人原谅;贵人失足,却教庸愚人嘲笑。这是鼓励天下浪子要改过自新,勉励有德之人坚持到底,否则回头于名无益,失足于德无损,又何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