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2章

第22章

有浪子和贵人之分呢?然而贵人失足,也不妨早些回头,人们还是会原谅他的,因为毕竟他又向上了。失足可以爬起,只要爬起后不再失足就好。就怕失足后赖在泥浆里不肯爬起,或是不好意思爬起,那么令人笑死也是自讨的。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济于事

【原文】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济于事,此唐史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

【注释】揭诸座右:题在座旁,作为警惕自己的格言。

【译义】如果事前有忧愁,在做的时候就不会有可忧的困难出现,若是事到临头才去担忧,对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了,这是唐史上李绛所讲的话。这句话具有警惕人的意味,可以将它写在座旁,时时提醒自己。

【评析】许多事情如果不事先考虑可能遭遇到的麻烦,而加以准备的话,等到做时碰到困难,补救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呢?一方面事情本身像流水一般是不停止的,时机稍纵即逝;另一方面,有些困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解决,一时之间如何能将这些条件凑齐呢?通常当你把种种条件集中起来时,事情已经无法挽救了。

就如国防,如果一个国家在平时不在国防方面努力,作种种准备的话

,等到兵临城下,再去削竹制弓,便太迟了,也许连竹子还须重新种下才有呢!我们经常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些警句,足以作为日常生活行事的依循,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不妨将它写在座右,时时拿来提醒自己。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

【原文】东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注释】东坡:苏轼,宋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苏东坡集》、《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

【译义】苏东坡在《志林》一书中说:“人生要耐得住贫贱是容易的事,然而要耐得住富贵却不容易;在勤苦中生活容易,在闲散里度日却难;要忍住疼痛容易,要忍住发痒却难。假如能把这些难耐难安难忍的富贵、闲散、发痒,都耐得、安得、忍得,这个人必是个已有相当修养的人。”我认为像这么精要爽直的言论,足以让我们深深去体会,正适合在朋友相聚时提出来讨论,增加谈话的内容。

【评析】富贵而难耐者,在于不能安于富贵,因为人的欲望永无穷尽。而贫贱的人既已一无所有,自然欲求就少,能自得其乐。人在勤苦中,生活被工作充满了,根本想不到其他的问题,一旦闲散下来,时间多了,如何将生活安排得妥当,就不容易了。因为勤苦时是被动的,闲散中却要主动安排。快刀斩麻易,抽丝剥茧难。痛之易受在于其明快,痒之难忍在于其犹疑不定。能在富贵中不失其志,在闲散中心有所安,在犹疑不定中不被牵引扰乱,必然是有相当修养的人才能做到。像这些沁人心腑的良言,可以在朋友相聚时作为谈话的题材,使彼此都欢喜受益,总比谈一些无意义的事要好多了。

兵应者胜而贪者败

【原文】敌加于已,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注释】利人土地:贪求别国土地之利。

【译义】敌人来攻打本国,不得已而与他对抗,这叫做“应兵”,不得已而应战的必然能够得胜。贪图他国土地,叫做“贪兵”,为贪得他国土地而作战必然会失败,这是魏相论用兵时所讲的话。然而岂止是用兵打仗如此呢?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也是如此啊!

【评析】止戈为武。兵者本是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无非是为了止戈。然而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以至于用武成了攻城掠地、胁迫贤良的工具。

尉缭子兵法有云:“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这种为利而用武,旨在攻城掠地,以逞私欲的人,因为师出无名,故称之暴乱,也就是此处所谓的贪兵。有仁义之心的人,不忍人民受到涂炭,不愿善人受到欺凌,因此一怒而起,欲以戈止暴,这叫做王师,也就是此处所谓的应兵。应兵所以必胜,是因为人心都是爱好和平的,崇尚仁义的;贪兵所以必败,乃是因为人人都不愿被侵犯,受欺凌。大至国与国之间如此,小至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所以事情的成败得失,都要本着仁义去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