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7章

第27章

界。自在乾坤是指自由自在的时空。佛家认为,只有看破红尘中一切的你争我夺,六根清静的人方可在佛堂中得到点化。人生在世,顶多百年,为求生,为谋事,不知耗费多少心思,故智者曰:人生烦恼多于欢乐。生活在世界上已经够苦了,如果再去争名夺利,整天被烦恼、困惑,忧愁所包围,生存的价值又何在呢?

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心中无边的欲望,欲望似苦海,让你深陷其中,见富者怨自己命运不济,见贵者怨自己时机不对。殊不知有人为了金钱,以身试法,困入囹圄,有人为了美女,抛妻别子,最后人财两空。“安禅何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少些欲望,自我排解心中的烦恼,与人为善,才能在平和宽容中领悟生命的真谛。闲随老衲清谭,

戏与骚人白战【原文】

斜阳树下,闲随老衲①清谭;深雪堂中,戏与骚人②白战③。

【注释】

①老衲:老和尚。

②骚人:诗人文士。

③白战:宋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与客会饮赋雪诗,禁用梨、梅、鹅、鹤、练、絮等字。后苏轼继欧阳忠公做太守,逢雨雪,亦邀客赋诗,禁用体物语。“禁体诗”即指赋诗时,预定不准犯某某等字之诗。因诗家以体物为工巧,废而不用,视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铁,后遂以禁体诗为白战。

【评析】

“老衲”指老和尚。“白战”指作禁体诗,即赋诗时禁用体物语,因为诗家以体物为工巧,禁而不用,就如徒手相搏、手无寸铁一样,所以作禁体诗被戏为“白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都与此诗意境相近。悠然闲适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然而生活的闲适与快乐在于自己寻找,自己感悟,有的人面对斜阳西照,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有的人面对大雪纷飞,感到“寂寞雪夜堪待?”,心中无限凄凉与冷清。然而热爱生活的人,会找到斜阳树下与老僧谈论佛理的闲适,会在大雪纷飞中找到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雅趣。人生的苦乐,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看自己的心态如何了。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

【原文】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①;宁为兰摧玉折②,不作萧敷艾荣。

【注释】

①假道学:假装有道德学问的人。

②兰摧玉折:芳兰摧折,美玉粉碎,比喻贤才夭折而死。《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萧敷艾荣:《离骚》:“何昔日之芳草,今直为此萧艾也。”萧艾,贱草,比喻不肖。

【评析】

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洁,不骚扰百姓,日子过得悠闲自在,一天郡里派督邮来彭泽视察,其他官员都劝他重礼相迎,陶潜抛掉官印,气恼地说:“我可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他隐居终南山,过着淡泊的田园生活。这是追求美好的德行,宁折不弯的典型。

但是林子大了,就会什么鸟都有。读书人也有真假之分。真正的读书人注重学问,也重视道德修为,如果空读诗书,道貌岸然而行为令人不耻,只不过是一个假道学先生罢了。而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德行,宁可做兰花芳草被摧折,也不做萧艾野草长势繁茂,实为卑贱之物。正如陶渊明那样。今天“假道学”者不为不多,所以更反衬出古人高士德行之高洁。觑破兴衰究竟,

人我得失冰消

【原文】

觑破①兴衰究竟②,人我得失冰消;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心肠灰冷③。

【注释】

①觑破:看破。

②究竟:最后的结果。

③灰冷:如灰烬一般冷却。

【评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间万物总是道不尽的沧桑变化,事物总在兴盛与衰败的交替中变化着,世界总是在寂寞与繁华的循环中发展着。真正的经历过世间的冷暖沧桑,才能洞察透彻尘世种种变化,少一些得失之心,才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满眼的兴盛繁华时如果能考虑到衰败寂寞酌景象,那么又有什么可得意忘形的呢?想到火爆兴旺的青春时节,总是以寂寞被人遗忘来收场,那么还会让名利得失左右心绪吗?如果在衰败寂寞时能看到兴盛繁华的前景,那么又何必心灰意冷呢?所以,凡事不要有过多的得失之心,能够悟彻人世间的变化,也就能坦然应对一切了。名山乏侣,不解壁上芒鞋

【原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