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穰且还要大。”徐晃得胜回到曹操驻扎的地方——摩坡的那一天,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徐晃,并举办了大型的庆功宴会。
后来,人们把“长驱径入”改成“****”,用以形容进军的顺利。
出人头地
这句成语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又见于《宋史·苏轼传》。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对于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十分不满。他所作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所作诗、词,语言流畅自然,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科举考试,他看到苏轼所写《刑赏忠厚之志论》一文,惊喜地说,“这是我们文坛中一个优秀的人才啊!”后来,欧阳修又读了苏轼送给他看的一些文章,更加佩服。在给当时颇负盛名的诗人梅尧臣(字圣俞)的信中,欧阳修写道:“读了苏轼写的文章,不知不觉汗都出来了,真是痛快呀!我应当给他让路。使他高出一头。”(原文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后来,苏轼在欧阳修的鼓励和影响下,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死后,苏轼便继而成为文坛的领袖。
后来,人们把“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简化成“出人头地”,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以后这个成语的词义有了新的变化,现在一般用来形容高人一等。
出尔反尔
这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由“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简化而来,原意是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含有自作自受的意思。后来,这句成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现在,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邹国的士兵由于对邹国的统治者不满,不愿意为他们卖命,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队的攻击时,邹国的士兵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邹国被打败,邹国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几人。邹穆公对此十分气愤,但却拿不出处理的办法。想把这些士兵都杀了,但他们人数众多,都杀了对邹国国力影响很大,不杀吧,又气恨不过。因此,他便找到孟轲,请孟轲帮他出出主意。
孟轲听完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士兵们见这些官吏在战场上被杀而不去相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责任。他说:“在饥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老弱病残者被活活饿死,身强力壮一点的,则被迫四处逃荒。这时,在你的谷仓中,却堆满了粮食,在你的库房里,也装满了财宝,而你的官吏明明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无动于衷,根本不去设法救济他们。只知道自己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不去利民,反而来害民。孔子的学生曾子(即曾参)曾经说过:‘你们千万要注意,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将怎样回报你(原文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过去,你的百姓无法进行报复,这一次邹国与鲁国发生战事,他们正好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依我看,你还是不要责备百姓,而应该改变一下对老百姓的态度。”
邹穆公听了,默默无言。
出言不逊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它的意思是指某人说话时态度傲慢,言语很不客气。
张郃,原来是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手下的一个将领。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了一场争夺中原地区的决战。双方对阵,袁绍兵多粮足,曹操兵少粮缺。张郃想到,袁军的粮草屯积在乌巢,这个地方离袁军大本营有四十多里,只有淳于琼带着一万兵士守护,是袁军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便对袁绍说:“曹军虽然人少,但战斗力很强,不能轻视。曹操诡计很多,他深知粮草对大军的重要,因此,一定会派兵攻打我们的屯粮基地乌巢,淳于琼也肯定抵挡不住。如果乌巢失守,粮草失掉,我军就会不战自乱,我建议:现在立即多派一些部队增援乌巢。”袁绍的心腹谋士郭图反对张郃的意见,极力主张先进攻曹军的大本营。
刚愎自用的袁绍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只派了少量人马去增援乌巢,同时,派张郃和高览带兵攻打曹军大本营。结果乌巢被曹操攻破,粮草被曹军烧毁,张郃、高览的进攻也遭到挫折。郭图知道,这一失败,完全是由于自己的错误主张所引起的,害怕张郃回来争个谁是谁非,因此,便恶人先告状,在袁绍面前诬陷张郃说:“张郃幸灾乐祸,看到部队吃了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