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态度傲慢,毫无礼貌(原文是:‘郃快军败,出言不逊’)。”袁绍听了,非常生气,便派人去叫张郃、高览回来准备问罪。郭图乘袁绍派的人还未到张郃营中之机,让人告诉张郃:“袁绍要杀你们了!”张郃看到自己受到诬陷和猜疑,便和高览一起,带着部队投降了曹操。
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意即出奇兵或用奇计取得胜利。这句成语出自《孙子·埶(读yì义)篇》,原文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史记·田单列传》中,司马迁记叙了田单出奇制胜的故事,并对田单用兵之奇妙大加称赞。
田单,战国时齐国人,是齐国王室的一个远房亲族。齐湣王时,他只是当时齐国都城——临菑城一个很不出名的佐理人员。公元前285年,燕国派大将乐毅带兵攻破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城自保,齐国大片土地被燕军占领。此时,田单和本族人均逃到了即墨。
后来即墨的大夫战死,城里的人公推田单为将军,领着大家守城。由于田单懂兵法,有智谋,既具有军事才能,又深
得军民的拥护,因此,乐毅围即墨三年,未能攻破这座小城。
不久,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位。田单探听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有裂痕,便派人到燕国的都城去散布乐毅的谣言,促使燕惠王对乐毅的猜疑,以致派骑劫去代替了乐毅。
燕国的兵士对骑劫前来代替乐毅大为不平,加之骑劫愚蠢而又残暴,弄得燕军士气十分低落。田单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人马,鼓舞士气,做好反攻的准备。接着,便派人以诈降的办法进一步麻痹燕将。然后,趁着黑夜,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兵。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便完全收复了失地。
司马迁在评论时说:攻战必须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制胜。善于用兵的人自能层出不穷地使用权诈,因奇生正,因正生奇,使敌人不可捉摸,象一个环那样让人寻找不到头尾。(原文是:“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和司马迁的评语,引申出了“出奇制胜”这个成语。
出类拔萃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由“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简化来,意思是指超出了同类之上。现在多用来形容某人的品德、才能超越寻常。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死后一百多年,邹国出了一个孟子,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虽然没有见过孔子,也没有受过孔子的教育,但却继承了孔子的一整套儒家学说。在孟子的心目中,孔子乃是一个超人的天才。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是不是差不多?”
孟子回答说:伯夷、伊尹虽然很贤能,但比起孔子来可就差得多了。
公孙丑又问:“孔子与伯夷、伊尹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没有?”孟子概括地说明了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接着,公孙丑又要求孟子讲一讲孔子和别人所不同的地方。孟子借用孔子的学生宰我、子贡、有若三人的话,简明扼要地回答了公孙丑的提问。他在引用有若的一段话中说到:“圣人和老百姓都是人,他们是属于同一类。但圣人却是远远超出了那一类,大大高于那一类。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再伟大的了。”(原文是:“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叱咤风云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乞伏炽磐传赞》。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国仁脱离前秦苻坚,于公元385年在陇西建立了西秦,自称大单于。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读qián前)归继位。公元410年,乞伏乾归被杀身亡。他的长子乞伏炽磐领兵报仇,抓住了凶手,平定了内乱,并于公元412年袭位。
乞伏炽磐很有军事才能。他勇猛、果敢、英武、刚毅,遇事能当机立断,权略过人。其父在位时,他官拜抚军大将,多次领兵出征,都取得了胜利。继西秦大单于之位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屡出奇兵,巩固了西秦政权。
唐朝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专门为他立了传,并以史官评论的口气,称赞乞伏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
“叱咤风云”,原意是怒喝一声,就能使风云变化。后来人们用它来形容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