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树木做,宰予回答道,“夏后氏(夏朝人)以松,殷人以柏,周人(周朝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予听完宰予这个回答,大为不满,马上说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话的意思是: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去责备了。孔子对周礼是维护的,所以当宰予说周朝人用栗树做土地神的神主,含有使人民“战栗”的意思的时候,他就马上以“既往不咎”的话把它搪塞过去。
结驷连骑
“结驷连骑(读jì)”,意思是车马众多。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本是描写当了卫国相国的子贡率众前往拜见老同学原宪的威风场面。
故事是这样的:孔子学生原宪,非常崇拜老师。孔子死后,他决心不再出仕。后他隐居卫国。恰巧这时子贡在卫国当相国,显赫一时。子贡听说老同学原宪在卫国隐居,便率众前往拜访,“结驷连骑”,盛况空前。原宪见子贡及其随从,有的乘车,有的骑马,犹如车水马龙,他便穿着破衣戴着旧帽出来迎接。子贡一见老同学是如此光景,颇有耻辱之感,向原宪说道:“难道您生病了吗?”原宪一听,感到这是子贡看不起他的表现,就很不客气地答道:“我听说:没有钱财的,叫做贫穷;而学道做不到的,才叫做有病。象我现在这个样子,只是贫穷而已,并不是生病了。”听了原宪的回答,子贡意识到自己对原宪讲的话太过分了,最后惭愧而去;且认为这是件遗憾终身的事。
后人将“结驷连骑”作成语用,形容排场阔绰。
家徒壁立
“家徒壁立”由“家居徒四壁立”变化来,为描写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家境的话,指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四面立着的墙壁。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人以“家徒壁立”来形容人家贫穷得很。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西汉景帝时,蜀郡(今四川省)成都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京都长安(即今西安市)为武骑常侍,他并不很乐意这个职务,但汉景帝不爱好辞赋,仍让他做这个侍从武官。后来喜爱文人学士的皇族梁孝王进京,发现了司马相如,相如借病辞了武骑常侍官,投到梁孝王门下。数年后,梁孝王死,相如归回老家成都。因家贫、无以自业。位于成都西南的临邛县令王吉,素与司马相如有交情,邀请相如到临邛去。为此临邛巨富卓王孙特设宴宴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借病不往,王吉亲自前往将相如请至。相如风雅潇洒,使满座高朋为之倾倒。当酒兴正浓之时,王吉上前奏琴曰;“窃闻长卿(相如字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再三,弹奏了几曲。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在家,她很喜欢音乐。相如也早闻文君才貌之名,故在弹奏之中,慎选曲调,以琴心挑之。文君听琴音,从窗外偷看,心中非常高兴,对相如产生了爱慕之情。宴会后,相如暗中使人以重礼物送文君身边的侍者,以向文君献殷勤。文君知相如与己心相通,就在夜里私奔相如,与他一同驰归成都。卓王孙知道后,大发脾气道:“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文君到成都后,家居徒四壁立。时间长了,文君很不高兴,对相如说道:“我们将家搬往临邛吧,从弟弟那借点钱做个小生意,就足以为生,何必在此这么受苦呢!”相如应允,便与文君一同前往临邛,卖掉车骑,开一小酒店。文君当炉卖酒,相如身着短裤帮着打杂、洗涤器皿。
捷足先登
“捷足先登”由“高材疾足者先得”变化而来,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行动快的人可以先达到目的。
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淮阴侯),在打败齐王田横进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后,刘邦为了防止他有变,封他为齐王。当韩信平定了整个齐地后,他部下的谋士蒯通劝信脱离刘邦,先与霸王项羽联系,三分天下,然后再图一统天下。但韩信不听。刘邦打败项羽后,为了削弱韩信势力,借故贬他为淮阴侯。韩信不满,便暗下与驻兵北方的陈豨联系,准备造刘邦的反。但计谋败露,刘邦亲自率兵攻打陈豨,吕后在京都阴谋诓骗韩信于长乐宫谋害之。韩信就斩前仰天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返京后,见韩信已被处死,问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刘邦下令将蒯通捉来审问道:“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刘邦听罢大怒,喝令将蒯通“烹之!”蒯通从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