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他比划着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明明好似一只大水缸。”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申出“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明哲保身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明哲:深明事理,明智。
周朝,有一个叫仲山甫的人,很有才能,他对周宣王可以说是做到了忠心耿耿,在抵御外族入侵中也起了作用。
有一次,周宣王要仲山甫到齐地去修筑城防,以备防御外族的入侵。他二话没说,立刻动身就去了。当时,另一位叫尹吉甫的将军,便写了一首诗称赞仲山甫,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意思是说:仲山甫是一个深明事理的人,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康、太平,又能日夜操劳,毫不懈怠地效忠国君。
后来,人们把“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简化为“明哲保身”这个成语,但已由原来的比喻贤明的人,能明察事理,善于转危为安的褒意,变成了贬义,一般地用以比喻不讲原则,只求保住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斗争的那种混事度日的庸俗作风。
明眸皓齿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杜甫《哀江头》诗。眸(音móu谋):黑眼珠;皓(音hào号):洁白。
公元755年11月(唐玄宗开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目安禄山率领十多万大军从范阳(今北京一带)长驱南下,向唐王朝统治中心洛阳和长安进攻。一路上差不多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不到一个月就渡过黄河直取洛阳。
当时的唐王朝国内已有一百多年没大的战乱,昏庸的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惊恐万状,慌忙派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为大将,临时招募了几万人马去镇守洛阳。结果官军与叛军一触即败,高、封二人被迫放弃洛阳,退守潼关。不久,这两位将军又遭玄宗派去监军的宦官边令诚隙仇诬陷杀害。后又改派哥舒翰去守潼关。哥舒翰也是久经战火的统帅,无奈手下的十几万军队,也大多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无法与叛军硬拼。因此便坚守不出,使叛军无法前进,等待时机再反击。这个作战方案果然有效。叛军一旦受阻形势骤然恶化,河北一带已有十几个郡县起兵反对安禄山
,切断了远在河南的叛军与河北老巢的联系。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又多次大败叛军。
可就在这时候,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硬逼着哥舒翰出战,结果导致全军覆没,潼关失守。这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九日的事。没过几天,玄宗便带着杨贵妃姊妹和杨国忠等少数亲信向四川逃跑。当走到离长安约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随行将士逼迫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玄宗悄悄地出走,本来这件事连绝大多数文武大臣事先都不知道。一时间,不仅长安城,就连皇宫内也没人管了。一些不肖之徒乘机抢掠财物。接着,长安便陷落了。
这时候大诗人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县)探望妻儿,并带领全家返回长安,途经白水(今陕西白水县),长安已失陷,便不得不向**亡,把家属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只身前往投奔,途中被安禄山军队俘虏,带到长安。因他官小而未被囚禁,杜甫便在长安暂住。此时杜甫看到长安城里满眼是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公元757年三月的一天,他徘徊在曲江边上看见过去那些衣冠人物不见了。供天子游乐的宫殿,千门万户都上了锁,看不见一个人影,象死一般地沉寂。诗人无限感伤,挥笔写下了《哀江头》这首诗。全诗共二十句: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潜:偷偷的;曲江: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唐代的风景区;霓旌:皇帝仪仗队的一种旗子;南苑:曲江南部的芙蓉苑;昭阳殿:借指唐朝宫殿;辇(音niǎn碾):皇帝的车子;才人:妃嫔的称号;仰射云:即仰射飞鸟;翼:指鸟;明眸皓齿:指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