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
《宋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代相州汤阴人岳飞,幼有大志,后为宋朝有名的大将。
宋高宗时金兀术入侵,岳飞用少数兵力,击败了金兵之后,决定渡过黄河向前追击。有一天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金兀术看到形势对金国大大不利,就秘密写信给宋朝的奸臣秦桧,要他设法害死岳飞,实行讲和。于是秦桧就利用宰相的职权,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兵回朝。岳飞迫不得已,只好放弃收复失地的计划,回到京城临安。
秦桧为了要达到杀害岳飞的目的,竟无中生有地诬陷岳飞’阴谋造反,把岳飞及其子岳云关进监狱。这时大将韩世忠心里很不平,跑去当面质问秦桧:“你说岳飞父子造反,有何证据?”秦桧无耻地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恐怕有,也许有。)韩世忠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在秦桧的阴谋诬陷之下,岳飞父子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杀害,死时才三十九岁。
后来人们引用“莫须有”来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莫予毒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力量强大,向北扩张,威胁着北方诸侯各国的安全。后来北方的晋国也渐渐强盛起来。特别是晋文公重耳执政之后,国势更加强盛。由此,晋楚之间发生了争夺诸侯领导权的矛盾,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在战争中,由于晋文公重耳在政治上作了充分的动员,使楚国陷于孤立的地位;在.战略战术上,晋文公采取了许多变被动为主动的有利战法,因而大败楚军。楚国战败后,楚帅子玉回师走到连谷,因没得到楚王的赦令,便自杀了。晋文公得到孑玉自杀的消息,非常高兴地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再没有危害我的人了!)
后来人们引用“莫予毒也”来形容没有人能威胁危害自己。
墨守成规
《墨子·公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公输般(即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是个反对战争的人,他知道这事后,马上从鲁国动身,昼夜兼程地走了十天十夜,好容易才到了楚国的都城。在楚王接见他的时候,他对楚王说:“你如果去打宋国,那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公输般是天下手艺最精巧的木匠,他已替我造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试作宋国守城的准备,你叫鲁班来攻,看他攻得进不?”于是公输般攻,墨子守,连攻九次,墨子皆胜。然后公输般又作守城的准备,墨子来攻,公输般又输了九次。但是公输般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只是我不愿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道:“先生理解公输般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无人守城了,就可一举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在宋国的城上等待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鲁班站在一旁,十分尴尬。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道:“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辞别楚王而去。
后来人们把墨子的守城规则称为“墨守城规”。人们又将“墨守城规”说成“墨守成规”或“墨守陈规”,用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楚庄王准备出兵去攻打越国,杜子知道后就去劝谏楚王。他问楚王道:“大王,听说您要去打越国,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越国的政治很腐败,兵力也不足。”杜子说:“不然,照我看来,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也和他的眼睛一样。眼睛能够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而不能自见其睫’(意思是:而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请您想想,你的兵力到底如何呢?从前你和秦、晋两国打仗,不但打不赢,而且还丢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不是兵力弱的结果么?庄是个大强盗,他在国内横行霸道,违犯法纪,而你的官吏却装聋作哑,不去制止,这难道不正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比起越国来,楚国的政治还要腐败,兵力还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