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24章

第24章

》中,他引古证今,歌颂了德政,抨击了狱吏的罪恶,希望汉宣帝崇尚仁义,减少刑罚。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狱吏往往滥用酷刑,犯人由于忍受不住严刑拷打,便乱编口供。而审问的人不但完全相信这些假口供,并且还进行诱供。上报时怕上级驳回,便想出种种办法使上级相信罪名成立。这样一来,即使象咎繇(读yóu由)那样公正的人听了,也会认为判处他死刑还抵偿不了他的罪恶(原文是‘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希望陛下广开言路,推行德政,减少刑罚。这样就能够使国家兴盛,天下太平。”汉宣帝看了路温舒的奏疏,非常称赞他的意见,不久,还提升了他。

人们引用“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出自《史记·韩长儒列传》。

西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韩安国的人,曾任御史大夫。后来到景帝的弟弟梁孝王那里任中大夫。有一次,景帝因为听别人报告说梁孝王有不轨行为,心里很不高兴,甚至连梁孝王派来的使者他也不愿接见,以示对梁孝王的不满。韩安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跑去找景帝的姐姐大长公主,诉说梁孝王对景帝和窦太后的忠心和怀念。大长公主把韩安国的话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立即让韩安国向景帝报告,终于使梁孝王重新获得了信任。为此,韩安国不但受到重赏,也使自己闻名于全国。

后来,韩安国由于触犯了法律被送到蒙县(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南)坐牢。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吏经常欺侮他,韩安国气愤地对他说:“你以为死灰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燃乎?”)韩的目的是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在坐牢以后就永

远没有出头之日了。田甲很不以为然地说:“如果复燃,我就尿一泡尿浇灭它。”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因为梁地缺少内史官,景帝便决定韩安国去担任。这个消息传到田甲的耳朵里,吓得田甲赶紧偷偷逃走,韩安国发现田甲逃跑后,扬言道:“如果田甲不马上回来自首,我就杀他全家。”田甲左思右想,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赤臂跑到韩安国那里去请罪。韩安国开玩笑地说:“你不是说死灰复燃后你要浇一泡尿吗?请你现在就浇吧!”田甲吓得连连磕头陪罪。韩安国手下的人要把田甲捆起来治罪。韩安国不但制止了他们,而且还很好地招待了田甲。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死灰复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失败了之后又重新振作起来,或者比喻已经销声匿迹的事物又重新出现和发展了。现在,人们多用作贬意。比喻已经失败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原作“兵出无名”,出自《汉书·高帝纪上》。

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领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之机,挥师出关东下,魏王豹不战而降,接着,又打败了殷王的军队,活捉了殷王司马印。然后,乘胜率领军队南渡平阴津,攻占洛阳。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拦住刘邦,诉说项羽的不仁不义,他声泪俱下地说道。“我听说顺从德行的就能昌盛,违背德行的就要败亡,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必然遭到失败(原文是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项羽无道,杀害了义帝,必然会遭到天下百姓的谴责和唾弃。施行仁义,不一定只依靠勇力。你可以让全军穿素色服装,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遍告诸侯,讨伐项羽。天下的人没有不尊敬你,响应你的。”

刘邦听从了董公的劝告,亲自为义帝发丧,以此笼络人心。然后,打着讨伐无道的旗号,率领军队向项羽的部队进攻。很快形成了一支有五十多万人的大军,一举攻占了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后来,人们由“兵出无名”引申出“师出无名”成语,指要干某件事而没有正当的理由。

师直为壮

“师直为壮”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比喻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比较强盛,附近一些小的诸侯国,如宋、卫、曹等,一向都依附于楚国。可是后来宋国忽然背叛了楚国而依附于晋国,因此,楚国便出动军队,讨伐宋国。宋国赶忙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听了大夫先轸(读zhěn)的话,一面让宋国派人去秦国和齐国,请求他们出面调解,一面派兵攻破卫、曹两国,将卫、曹两国的国君扣留起来,以此要挟楚国。楚国的大将子玉根据楚成王的命令,派宛春为使者,对晋文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