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86章 杂证谟疝气

第86章 杂证谟疝气

俗之通弊,有不可不鉴也。

论治(共十一条)

属性:凡治疝之法,当察所由,此虽以受寒受湿,因而成疝,然或以**,或以劳损,或以郁

怒,或以饮食酒湿之后,不知戒慎,致受寒邪,则以阴求阴,流结于冲任血气之海,而下归

阴分,遂成诸疝。故其为病,则有遇寒而发者,有郁久成热,遇热而发者。有郁则气逆,遇

郁怒而发者。有湿因寒滞,遇湿而发者。有疲极则伤筋,遇劳苦而发者,有虚邪在少阴、厥

阴,遇**而发者。有饮食之湿在阳明、太阴,遇酒酪而发者。至其久也,则正气陷而不举

,邪气留而不去,而为、为木,难于愈矣。故治此者,必当因其所因,辨而治之,则无不

随手可愈。若茫然混然,徒执一偏之见,而至老不寤者,即与之谈,终无益也。

一、治疝必先治气,故病名亦曰疝气,非无谓也。盖寒有寒气,热有热气,湿有湿气,

逆有逆气,气在阳分则有气中之气,气在阴分则有血中之气。凡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

,必须补气。故治疝者,必于诸证之中,俱当兼用气药。

一、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气逆,宜先用荔香散。气实多滞者,宜《宝鉴》川楝散,

或天台乌药散。非有实邪而寒胜者,宜暖肝煎主之。

一、寒疝最能作痛,多因触冒寒邪,或犯生冷所致。凡喜暖畏寒,脉弦细,鼻尖手足多

冷,大小便无热之类,皆是也。寒微者,宜荔香散、暖肝煎、肾气丸、神应散、丁香楝实丸

之类主之。寒甚者,宜《医林》四神丸、百一选方、十补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之类主

之。一法以五积散加盐炒吴茱萸、小茴香各一钱,姜五片,葱白五寸,同煎,空心热服,大

治气痛不可忍。

一、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

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宜大厘清饮,或茵陈饮加茴香、川楝子之类。或以

加味通心饮、葵子汤之类主之。又有肾本不虚,而肝经湿热火旺,茎中作痛,筋急缩,或痛

,或痒,或肿,或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者,此筋疝也,宜龙胆泻肝汤主之。

一、湿疝多为重坠胀满,然亦有痛者,宜以前寒热证参而治之。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

是即疝之属,单宜治湿理气。以加味五苓散,或《局方》守效丸,或苍术散,或三层茴香

丸之属主之。一云凡治疝,非断**、浓味,不能取效。

一、疝病遇酒而发者,多因湿热,当先去其湿。湿而热者,大厘清饮加茴香、川楝之属。湿兼寒者,宜加味五苓散主之,或以葛花解酲汤加减用之。

一、血结少腹间者,是为血疝,但察其非气、非食,小腹硬而有形,大便秘结而黑

,小水利者,必血积血疝之属。宜桃仁膏,或桃仁煎,或玉烛散之类下之。

一、疝遇**而发者,是必阴虚之属。若阴虚兼动相火者,宜以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知

母、山栀、茴香、川楝之类主之。若阴虚无火,或兼寒痛精虚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汤

加茴香、枸杞之类,或用暖肝煎主之。

一、疝久者必多虚证,或以元气本虚而偶患者,亦有虚证,或不耐劳苦而微劳即发者,

亦有虚证,当以脉证辨之。凡治虚疝,当察其虚在阴分,或在阳分。阴虚者,轻则暖肝煎、

八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补阴益气煎之类,酌而用之。阳虚者,宜温胃饮、归脾汤、补中

益气汤之类主之。若阳虚至甚者,必用桂、附、椒、姜,或以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若虚中

挟滞者,宜以前法为主,而加以疏导之药。如川楝、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属,酌其宜

而佐用之。

一、疝有邪实当下者,详后条张子和论中。

述古(共八条)

属性:《巢氏病源》曰∶诸疝者,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加,使营卫不调,气血虚弱,故风

冷入其腹内而成疝也。疝者,痛也。或小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

或冷气逆上抢心腹,令心痛;或里急而腹痛,此诸候非一,故云诸疝也。

许学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