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阁老们,不动声色地笑了笑。-0¨0_s?h¨u?./n?e~t.
隆安帝这抄家皇帝,果真是名不虚传。
其实也怨不得皇帝。
隆安帝自身极为俭省,太上皇在时,每餐需百余道菜,还常常言说无处下筷。
大厨房即御膳房,每月皇帝的开销是两万两,皇后一万两,其余贵族、妃、嫔,自数千两至数百两不等。
一头猪才值几两银子,皇上每月的伙食费足以购置数千头猪了。
哪里吃得下这许多?
除了大量赏赐给太监、宫女之外,有时亦会赏赐大臣。
即便如此,亦是太过奢靡了。
况且太上皇当年尚有小厨房,天南地北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不少地方官吏不思政务、军务,只想着给太上皇搜罗各类奇珍进贡。
官风吏治,大体便是从这些细微之处开始败坏的。
想必太上皇当年也未曾料到,自己后宫中的小小厨房亦会使吏治败坏。
只能说为君者,凡事皆需小心谨慎,稍有差池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隆安帝登基之后,将御膳房的月例从两万降到两千,却依旧足够赏赐诸多宫中太监、宫女,他们与贵人不同,就指望着赏赐来改善生活。
其余皇后、皇子、嫔妃的用度,亦大幅削减了。
亦未曾修缮内园、营造别苑。
圣上所制衣袍,向例一日一换,苏州与南京织造之处,每年各处皆要进贡逾千件龙袍与凤袍。
这些亦减免了半数有余。
皇帝虽不至于身着补丁龙袍,却也绝不再如往昔那般一日一换而这般奢靡了。
即便如此,国库之中却依旧常常空荡得老鼠乱窜。
太上皇遗留下的亏空实在过大。
借出去的库银,种种挥霍浪费留存下的陋规。
回收银子,罢废陋规。
先前有太上皇从中掣肘,数载光阴皆无法放开手脚行事。
亏得贾瑞、甄家、义康郡王,还有居于城外的贾敬等人,逐一铲除了隆安帝施政的阻碍。`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且两次击毙东虏与北虏大汗,减少了千万两的损失。
现今重建三镇,每日所费银子如同流水一般。
国库里的存银又大幅减少了。
所幸夏税即将入库,总算能让皇帝松一口气了。
在此之前,抄没数十名犯官的家产。
起码也有二三百万的进项,能应付好些时日了。
莫说是皇帝,便是内阁的诸位大佬,此刻也在盘算着犯官们的家产该如何使用了。
至于贾瑞……
“该敲打之时还是要敲打一番的。”隆安帝神色不动地说道,“下严旨训斥,其行事鲁莽莽撞,单骑入营,不顾自身安危,亦是不顾朝廷在辽东的大局,倘若他有个闪失,朕将派遣何人前往辽东主持大局?若再有下次,必定严惩不贷!”
罢了,干脆不提贾瑞杀人众多,派大军剿杀自家将领军士之事了。
反正贾瑞被赐有白虹刀,原本就有先斩后奏之权。
只是这种权力,一般的大将是决然不会轻易动用的。
即便动用此权,至多也不过是斩杀几个极为不听话且有罪证确凿的刺儿头。
似贾瑞这般,调动上万大军剿杀自家部下主将之事,自大周开国以来,也算是头一遭了。
隆安帝,分明是要为贾瑞做后盾了。
不明言此事,便可被视作是皇帝的安排。
辽镇是何品性,天下有识之人尽皆知晓。
即便有迂腐不化、食古不化之人仍会说贾瑞行事暴戾残忍,但至少不会对中枢的决策和皇帝的权威产生怀疑。
这己是相当不错了。
…………
…………
况且贾瑞此番表现亦算得不错。
文官误杀了几个,大半都己捉拿,且即将送回京师,又于事后即刻迅速奏报。
以贾瑞往昔的行事而论,此次可谓相当乖巧,简首人畜无害。
从隆安帝的态度来看,那是极为满意的。
“还有,草拟诏书之时需提醒贾瑞,地方军政终究只是地方之事,他莫要过多干涉,主要的精力且放在防御东虏与北虏之事上,他身为大将军,行营专管军务,辽镇虽特殊,亦不宜过多干预政务。′z¨h′a~o-x^s·.?n\e/t`”
韩峰摇头一笑,说道:“皇上这谕旨一下,臣便能料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