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元氏就只有如日中天,他为何还不满足?要与郑栩撕破脸。除了郑栩,还有谁能真正的信任元氏?
元鹤脸色很是难看,每单提起与郑栩的这些事情,他向来是没有好脸色的。“你知道什么?你没瞧见郑栩已经同我撕破脸皮了吗!他把人送回来,就是在向我宣战!”躺椅由于元鹤的动作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下人在外面听到里面父子的对峙,个个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被无辜牵连。父子俩,一站一坐,僵持不下。“您如果不做这些伤害他的事情,他如何会同我们为敌!”元鹤惯来是□□惯了,却被元璧澜屡次质疑自己的决断,脸上挂不住,对待这个他引以为傲的儿子也逐渐没有了一向的宽宏大量。“你要同他一道?与元氏为敌么?”元璧澜紧蹙的眉头逐渐放松,面对元鹤的质问与逼迫,他脸上带着一种无力感。元璧澜最终低下了头。“不敢。”大晖宫上的朝会,因着周邻河送回的粮食掀起一股热潮。“陛下,这是从潼关送回来的一种粮食,学名是叫土豆,今年丰收,是以周大人特地送了部分回朝。”被内侍呈在托盘里的外皮微黄个头大小不一圆圆滚滚之物,众人瞧着皆是新奇。这种被周邻河定义为粮食的东西他们是头一回见,个头有的还不小,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周大人的意思是,此物可全国广播种,可在关键时刻替代米粮。”“代替米粮?”众人不敢相信,这种东西可以代替米粮果腹。“此物如何果腹?”“周大人已书此物的具体吃法以及播种之技,请陛下过目。”御前内侍将册子传上去,陛下看了,瞬间龙颜大悦。“嗯,不错,不错,看来周卿是用心了。”“周大人的确是我辈之楷模,当世之功臣。”不少人此刻都由衷的恭维起周邻河,实在是他的成就非比寻常。听着底下人对周邻河的赞赏,陛下也是赞叹不已,潼关,他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不仅治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在短时间解决了疫疾,又发掘此物,真是造福万民,福泽后世之举。“周卿的确有显能,能为我朝获取此物,当是众民之望。”陛下固然忌惮周家,可是对于有才能的人他还是很看重的,好比周邻河。他爹现在也不攥着兵权,他的忌惮也就少了几分,周邻河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佐之才,如此贤臣,难得啊。“是呀,周大人年少有为,我等都望其项背。”下朝后,陛下还是记挂着周邻河的作为,不由得喟叹。“周邻河,天佐之才。”他实在是想不到,周泽那样的兵痞子会教出一个这样的儿子,不过幸亏是周家出的这样的儿子,若是别家,一门两臣,他都会顾忌树大招风。“陛下,您实在是高擡周大人了。”李忠义跟着陛下游走在承干宫外,陛下心情好,面上都一扫几日前的阴霾,他们做下人的看了,也跟着舒心。陛下摇头,他不是高擡,是这个人实在是有大能,不然又如何能入得了他眼。“朕想,无论最后谁能登基,有这样一个显能之士在,我朝也不会落得同前朝一样,衰落颓败。有他辅佐,郑氏江山必然蒸蒸日上。”听着陛下的话李忠义不禁拧眉,他不由得去揣测陛下的心思。陛下看来的确是看好周邻河,可是为了这个人就擅自忽视了未来储君的重要性实在不应当。潼关送回的一口袋土豆,陛下赐了一部分给贵妃以及各位皇子,郑栩收到的分量也足足有五斤。他却是没有将这东西做成吃食,而是根据土豆的储存方法具都储存了起来,他想,等来年的时候就种下去,说不定等周邻河回来之前也能收货一大片土豆。他已经暗中让人运送了一批冶炼过的金属以及少量青铜进潼关,不知道周邻河准备的怎么样了,他很期待,他在潼关给自己带来的惊喜。潼关今年的收成不少,算的是这几年最好的一年,同时周邻河颁布恢复潼关正常生产生活条令,同时恢复的也有制约人们的法律,以前,日子过得不好,一些触及法令的小事还尚可一笔带过,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法不能乱。由秦颂文代笔的潼关复法,一纸告示贴在了潼关衙门旧址外头。“天佑二十四年,值龙潜,降寒酥,逢事利,顺丰收。吾信君子诺,越潼关三冬余,时至今日,顿感诸事多幸。乍来之岁,与潼关手足渡危年,平地起荒,后山撷林,凿渠引流,以翠微为势,灵泽做媒,乘扶摇之望;新不辱使,今时具通,然,州府有制,国法有量,不可解下。吾审度长昼,同县丞有商,决之:况百废待兴,期政通人和,特颁此令,定潼关新令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