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 第8章 颖川书韵话春秋

第8章 颖川书韵话春秋

亮!这位传说中的外科圣手,若能找到他,得其真传或与之合作,对他实现目标将是何等巨大的助力!

“蔡小姐可知华先生如今大概在何处行医?”蒋毅急切地问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蔡琰努力回忆着:“去年岁末,曾有游方医者路过颍川,提及在沛国谯郡一带见过华先生为人治病,其手法精妙绝伦。然如今数月已过,华先生踪迹……实难确定。”她目光在书架上逡巡片刻,忽然停在一处,踮起脚尖,抽出一卷颜色较深、看起来颇为古旧的竹简,“不过,这里倒有一卷前代医家所着的《金创医方》,专论刀剑箭矢等外伤的救治之法,其中亦提及清洁、止血、缝合之术。虽非华先生亲着,或对蒋君有所启发?”

两人便在油灯旁的石阶上并肩坐下,中间摊开那卷《金创医方》。幽暗的光线下,竹简上的字迹显得有些模糊。蒋毅凑近细看,蔡琰则默契地将油灯移近些,暖黄的光晕笼罩着两人和那卷古老的医书。蔡琰轻声诵读着简上文字,遇到艰涩古奥或字迹不清之处,便结合自己的学识加以解释。她的声音清越而柔和,在寂静的藏书楼内低回。

蒋毅越听越是惊讶。蔡琰的学识之渊博、理解之深刻远超他的想象。她不仅精通文字训诂,对古代医理的理解更是透彻,常能由一点推及全面,举一反三。她能将简中记载的某个止血药方,联系到《神农本草经》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能将一个简单的伤口缝合技巧,引申到对人体皮肉纹理走向的理解。她的思维清晰而富有逻辑,其医学素养,绝不仅仅是闺阁女子“略通文墨”的程度。

“蔡小姐于医道之见解,鞭辟入里,令人叹服。”蒋毅由衷赞叹,随即一个疑问忍不住脱口而出,“以小姐之才学,那日在村中面对伤患,何以……”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不妥,立刻顿住。

蔡琰却并未着恼,反而露出一丝坦诚的苦笑,坦然道:“蒋君是想问,何以显得那般束手无策么?”她轻轻抚摸着竹简上冰冷的刻痕,自嘲地摇摇头,“纸上谈兵罢了。读再多的书,背再熟的方子,终究是死的。那日若非蒋君在场,以雷霆手段稳住伤者性命,又以奇法清洗缝合伤口,我怕是连最浅显的皮外伤都处理得手忙脚乱,更遑论那等险恶伤势。读书万卷,不及临证一例。此乃至理。”她清澈的眼眸中,既有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也充满了对实践经验的向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蔡小姐过谦了!”蒋毅连忙正色道,语气无比真诚,“你对医理典籍的精熟与贯通,对药性配伍的深刻理解,对我而言是巨大的启发和帮助。若无小姐指点,我读这《金创医方》,怕是要多费数倍功夫,也未必能得其精髓。你的学识,是根基,是明灯。”

不知不觉间,窗外斜射进来的阳光角度已悄然改变,从刺目的白亮变成了温暖的金黄。光柱中飞舞的尘埃仿佛跳动的精灵,在地面投下长长的、斑驳的光影。两人沉浸在对医书的探讨中,浑然不觉时光流逝。蒋毅惊讶地发现,蔡琰的知识疆域远不止于医术。在讨论一个涉及伤口愈合与季节关系的记载时,她自然地引用了《礼记·月令》中关于四时之气与人体关系的论述;当简中提到战伤处理时,她又能联系到《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道理,说明为何有时需给伤者留一线生机。她的学识如同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经史子集,天文历法,兵法韬略,皆有涉猎,且见解不俗。

“蔡小姐真乃……博学多才,巾帼不让须眉!”蒋毅忍不住再次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而,这句赞美却让蔡琰脸上的光彩瞬间黯淡下去,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难以言喻的哀愁。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声音轻得如同叹息:“蒋君谬赞了。女子读书,不过……不过是闺阁闲暇时的消遣罢了。读得再多,懂得再广,又能如何呢?终究……终究是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做人妇,侍奉舅姑,相夫教子。这满腹的诗书,一腔的见识,不过是妆点门楣的摆设,或是将来教导儿孙的一点谈资罢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这个时代女性既定命运的无奈与不甘。

蒋毅看着她低垂的侧脸,那精致的下颌线绷紧着,显露出内心的倔强与苦闷。他想说“女子亦可有作为”,想说“才学不该被埋没”,想说许多许多,但话到嘴边,却感到无比沉重。在这个时代,纲常礼教如铁幕般森严,即使是蔡琰这样家学渊源、才名远播的奇女子,也难以挣脱那无形的枷锁。她的父亲蔡邕,一代大儒,不也常将“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