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的加减法。
“大哥,你看,咱们家编一个小竹篮,能换三个鸡蛋。要是编了两个竹篮,那就能换几个鸡蛋啊?”
“三……三加三,等于六!六个鸡蛋!”沈青柏掰着手指头,很快就算了出来,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对!就是六个!”沈青云鼓励道,“大哥你看,这算术是不是很有用?”
沈青柏用力点头。
在学习算术的过程中,沈青云又巧妙地将一些常用的汉字融入其中,比如“个、只、斤、两、钱、米、布”等等。
他还将一些常用的词语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者画成生动形象的图画,帮助大哥记忆。
比如,教“买卖”二字,他就画了一个小人挑着担子去集市的场景。教“田地”二字,他就画了一块方方正正的田,上面长着绿油油的庄稼。
这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沈青柏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反而生出了几分兴趣。他发现,原来识字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在算术方面,沈青柏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学得又快又好,举一反三,很快就能独立计算一些简单的账目了。
沈万才看着大儿子一天天进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对小儿子的这份能耐,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己教了那么多年,都没把大儿子教开窍,结果小儿子三言两语,就让大儿子主动爱上学习了。这……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他也从这件事中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前,他总是习惯性地用打骂和训斥来对待孩子,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感受。现在看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或许才是更好的方法。
他开始尝试着用更耐心、更温和的态度去教导沈青柏。虽然沈青柏在文字方面的进步依旧缓慢,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和害怕了。
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缓和了不少。
沈家小院里,每日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有沈青云清脆流利的诵读,有沈万才略显沙哑的讲解,偶尔还夹杂着沈青柏那磕磕绊绊却充满努力的跟读声。
“大哥,这‘一’字好认,就像一根棍子横在那儿。这‘十’字也好记,一根棍子竖起来,再加一横,不就是十全十美了吗?”沈青云笑着对沈青柏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