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保留标准燃油与机枪弹链。
地面技工围绕整机展开最后一轮全系统巡检,涵盖动力、液压、电控、飞控、通信五大子系统。
首先是发动机检查。
V-12缸体的所有进气阀、喷油嘴与点火线圈一一拆下重装,并通过人工摇车检查气缸压缩比变化与曲轴空行程,确认无滞涩、无漏气。
主油路与副油路冲洗干净后重新灌注航空汽油,油箱顶部安装真空观察阀监控呼吸压力。
紧接着是液压系统加压与排气。
主压泵运转3分钟后,技工逐级检视起落架收放机构、刹车活塞缸、舵面控制缸与翼面偏转油缸压力响应。
观察视窗中油液澄澈无气泡,说明管路密封性良好,无微泄。
电控系统则进行绝缘层耐压测试。全机通电后逐条导线送入600伏脉冲电流,观察电压跌落与绝缘损耗。
所有关键接头包覆的热缩套管无起泡、无龟裂,反复插拔后的端口接触电阻保持在1.4毫欧以下。
飞控系统进行地面联动演练。
技工在驾驶舱操纵升降舵、副翼与方向舵,观察机体尾部与翼尖舵面同步联动状况。
连杆处无异响、无空行程,舵角响应时间小于0.18秒,达到设计标准。
机载通信设备启动,使用标准波段进行地面—空中模拟通联测试。
无线电操作员携便携式对讲台站在跑道末端,反复试验通话信号穿透机身后的衰减强度与音频回馈清晰度,确认语音通畅,信号连续。
座舱内,飞行员专用防震安全带、应急开舱拉索、紧急燃油切断开关与机械式紧急起落架释放机构均经实操测试,确保飞行员在任何情况下具备最低限度控制与逃生能力。
另一侧,测绘组将测试用标杆与测距桩设于跑道两侧,用于记录起飞加速段的速度曲线与离地角度数据。
技师还在跑道两侧设立刻度标杆与距离桩,由经纬仪与摄影机联合记录滑跑阶段的速度变化与离地瞬间的姿态参数。
最后,林壹亲自巡视整机,带队技师逐项勾选检定表。
纸面上密密麻麻地列着93项子系统参数与41项联测指标,所有数值最终汇总成一份《P-51试飞前系统状态确认单》。
那一晚,整个厂区灯火未熄。
第二天早上八点,试飞值班组准时集结。
距离试飞还有一个小时,战机己经静静地停在跑道尽头,舱盖未闭,机翼在朝阳下泛出暗金色光泽,像是一头即将觉醒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