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洲抿了抿嘴,他以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没想到这个前提是锦衣卫的驻扎和巡逻。~鸿¢特?暁¢税?旺\ *追¢醉~辛,璋/洁!
唉,看来自己的文人毛病又犯了。
想着想着,沈砚洲感到不对劲,问道:“既然锦衣卫是上一个吕宋总督在位时期驻扎的,那为什么还有先帝的那个南洋大清洗?锦衣卫没有提前压制吕宋吗?要知道吕宋可是当时南洋的中西,也是大清洗最严重的地方。”
孙成惊讶地看了沈砚洲一眼,好像是在说你为什么能够想到这里,收回眼神,孙成想了一会,说道:“这个杂家也不是特别清楚,那时候杂家还是一个小黄门,不过杂家猜测应该是朝廷想要一网打尽,全部处理,所以没有让锦衣卫出手。”
沈砚洲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先遣团下榻的地方,这是明洋城最豪华的酒楼——向明楼,也是朝廷在吕宋的产业,也是锦衣卫的暗地里的驻地,这里的掌柜都是锦衣卫的人。
本来吕宋总督苏岳是想到他们下榻总督府的,但是沈砚洲给拒绝了,毕竟能住在自己的地方,为什么还要住在别人家里,在总督府干什么都不方便。
先遣团下榻后,整个向明楼都停业了,只为先遣团服务。
走进酒楼,一名官员拱手道:“沈参务,孙大珰。”
沈砚洲和孙成同样拱手回礼。
沈砚洲并不是六部官员,而是政务院的官员,也就是说他是总理俞耀辉的人。,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
而“参务”则是“参知政务”的简称,就比如“总理”是“总理政务院事”的简称。
类似这种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部门之间的上下关系不明确,同时也不好划分,单纯依靠品级来划分也不是那么合适,毕竟只是品级之差罢了,权责不同,管理很容易混乱。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务院来进行协理了,一般情况下,政务院官员的品级都比团队里的众人品级要高,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管理。
这和御史恰恰相反,御史是品低权高,政务院的官员是品高权低。
有人会问了,不是说政务院负责协调管理吗,为什么他们的权力低呢?
实际上,在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权力是在实事中体现出来的,就比如吏部负责中低级官员的升降,他们的权力就是从其中延伸出来的。
而政务院不同,他们没有具体的、常规的任务。
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最早的政务院的雏形是在朱慈烺北伐的时候出现的,朱慈烺为了能够更好的整合手中的力量,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所以专门派遣德高望重、不适合掌握实权的人去担任协理官。
所以这本身是一个战争部门,它从诞生开始,就是为战争服务的,自然在和平时期就没有那么有用了。
后来这个制度在战争结束后就没有了,但是在朱慈烺儿子手里重新出现,并且发扬光大。?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
这是因为朱和熙所做的事情更加复杂,更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所以朱和熙成立了政务院,设立总理、协理、参务、都给事中、主事等官职。
政务院成立之后,大明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政务院能够协理帝国的一切事务,各部的事务中,只要和其他部门沾一点边,政务院的人就能提调。
这就导致在对外战争时期,国家效率极高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巨无霸,总理的权责超过、覆盖了内阁首辅,六部成为了政务院的执行部门。
当时,总理越过首辅,首接和皇帝对接,讨论政务,随后将任务下发六部,内阁形同虚设,也就军机处还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但那也是有限的。
在政务院的整合下,帝国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指哪打哪的战争机器,皇帝早上决定兵发草原,第二天京营就启程了。
于是朱和熙在短暂的生命里,铸就了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强大的大明帝国。
后面随着朱和熙的驾崩,事情的发展也就可以预料到了。
政务院的常规协理部门被拆分,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刑部、兵部、大理寺等部门被划分出来,政务院权力被大幅削减,逐渐成为一个常规部门。
沈砚洲走进会议室,会议室很大,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桌子,西周是十几个办公桌,上面摆满了文件,桌子前坐着两三人,或是互相讨论,或是自己一个人写着文件。
看到沈砚洲走了进来,坐到了主位上,而孙成则坐到了左后